close

可靠度管理與食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海森驗證

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斷出現,使得台灣民眾對食品安全感到不安,並形成一系列相關影響。

由於不容易定義特定的檢驗對象,所以加強檢驗不是解決食安問題的根本,呼應了品質是設計或製造出來的,不是由檢驗得到的。台灣有關食品安全品質的認證,包括GMP、CAS 、HACCP、ISO22000…等,族繁不及備載,仍讓人不知道台灣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吃了,這些認證強調「說、寫、做一致」,以設法通過認證成為重點,對於技術議題較少追究,若能將可靠度管理的觀念(產品定義、條件定義、時間定義、量化定義)納入管理系統設計,討論產品生命週期管理、驗證與確認、失效分析等技術核心,相信能朝改善食安的方向前進。

美國2011年的” FSMA :FDA 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”食安法案,代表食品安全現代化的潮流方向,解決問題的重點從事後解決,轉變成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預防問題發生,這是可靠度管理中的時間議題,連帶的也會影響到政府監管系統的設計,例如目前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平台,可勾稽查核業者及其上下游銷售流程,協助食安主管機關處理事前的預警與事後追蹤。

以實驗室管理的經驗來看,國內能幫顧客設計測試規格的實驗室不多,送樣實驗室,若未提供測試規格,不容易找到有能力接案的實驗室,反映了國內仍為代工產業特性,例如2013年11月《商業周刊》引用銘傳大學的檢驗報告,專題報導揭露台灣大部分的牛乳產品都檢測出多樣的非法添加藥物,農委會卻未檢出禁用藥物,檢驗本身也出現可靠性問題。若能落實可靠度技術發展能力,展現設計測試規格能力,並影響產品開發設計管理的觀念,進而影響政府或相關產業管理系統設計,應用在食安管理,相信將能儘快讓大家食的安心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海森國際研習 的頭像
    海森國際研習

    海森國際研習

    海森國際研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